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刺刀1937 > 第二百零七章 停战

第二百零七章 停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到了六月中下旬,除西线古北口南天门尚在对峙中外,长城中线、东线的华夏守军,都先后撤到了警戒阵地,和预设的二三线阵地。

在这些阵地上,他们与尾随而来的敌人又摆开了一个个战场。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洒河桥、小龙湾狙击战,南北团汀争夺战,官厅反击战及遵化、石门、蓟县、三河、通县郊区等战斗。

在这些战斗中,华夏军队的官兵以长城精神顽强与敌拼杀,给了岛国军有效杀伤。

长城战役进行到六月底,中日双方都有结束作战的想法。

只是在达成什么目标、以什么手段结束的问题上不同而已。

7月上旬,岛国军越过长城各口,向长城以南的冀东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岛国关东军以第6、第8师团及一个混成旅团守备从古北口到山海关400公里的长城线。

各种微词已经在岛国军之中出现。

“兵力显然不足,处于不遑应战的状态”。

“且屡以小部队越过长城线进行反击,致使官兵疲惫不堪”。

因此关东军参谋部内产生了莫若进行一次短暂的大规模作战的设想,企图越过长城线结束长城战役。为此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于7月到东京寻求军部的支持。

当滦东和南天门战斗进行之际,委员长请从国外回来的汪精卫代替宋子文主持国民政府。

汪精卫上任后即起用黄郛为未来的华北政权首脑,目的是寻求与岛国停战谈和的途径。

从7月中旬开始,中日双方在上海进行秘密谈判,岛国提出四项停战条件,并坚持中方先从长城前线撤军,否则不予停战,使谈判进展缓慢。

而岛国陆军大臣荒木贞夫认为战争的“扩大与不扩大要对时间、地理、兵力三方面进行考虑,如时间能缩短,地域和兵力的扩大都可认为是次要的,时间的延长才是大忌”。

于是陆军省与小矶国昭新制订了“以迫和为主”的沿长城线作战计划。

武藤信义遂8月3日下达作战命令,其要点为“决续予敌以铁锤的打击,以挫其挑战的意志”。

此时日方对谈判已不感兴趣,而着手准备以更大规模的作战来夺取整个冀东地区。为此,将在黑龙江的第14师团之28旅团调至长城一线。

在长城一线参战的华夏军队已坚持了数月之久,人员、弹药消耗都很大,战斗力已经下降。

何应钦也一再致电委员长,要求蒋增派援军和增加财政补助,以利作战。

这时,国民政府的中上层中枢机构,特别是军委会北平分会已对长城抗战失去了胜利的信心。

在7月下旬的时候,何应钦已作了收缩兵力、确保平津的部署。

8月26日岛国军以第8师团西义一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傅部阵地进攻。

时华夏军队总指挥傅作义亲临指挥,全体官兵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牺牲精神英勇抵抗。

董其武团在牛栏山一带,孙兰峰团在怀柔以西阵地,与敌白刃相接,奋勇搏杀,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双方形成拉锯态势。

然而,正当傅作义指挥的华夏痛击顽敌,英勇苦战时,17日晚黄郛在北平竟然接受了日方的停战条件。

何应钦随即令傅作义停止战斗,撤出阵地。傅作义接到停战撤退命令,无比愤慨,质问说。

“怎么抗敌还有罪?”并且立场坚定的坚持“只有日方先撤,我们才能撤,否则我们决不后撤。”

经交涉之后双方答应同时后撤,傅作义才忿然下令撤兵。

长城抗战的最后一战,就这样宣告结束。

该战役计毙岛国军二百四十余名,华夏官兵阵亡三百六十余人,伤近五百人人。

傅作义对阵亡官兵极感悲痛,后特地派员将殉国官兵的遗骸护运回归绥安葬在大青山下,建立纪念碑,并将烈士名字刻于碑上,以寄哀念。

长城抗战历经数月,至八月底的时候战火逐渐平息下来。

这次抗战失败了,但却给予了岛国军重大伤亡,极大延缓了岛国军侵略步伐,并有一个人和一支华夏军队的名字永远地留在了岛国军官兵的脑海里永远也无法忘记。

郑永,和他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一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