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元月中旬。
海上的冰开始融化。
到下旬,已经可以开船了。
到下旬末,秦良玉的人马已经在锦州上船,全部通过海运到达了三岔河【今营口】。
毛文龙的东江镇人马,也已经齐备,这次出动的,依旧还是马队战兵为主,他们的任务依旧是充当秦良玉的马队。
同来的还有新任的辽东巡抚洪承畴,他也带着锦宁的骑兵过来,也依旧充当秦良玉的马队,和上次的任务一样。
满桂虽然也是充当马队,但他的马队又和上面这两只马队有区别,这两只,属于加派的马队,是为了更有把握对付东虏而临时编进来的。满桂的马队,实际,更应该说,和白杆兵一样,本身就是这新军中的一员。
三岔河这个地方,秦良玉不是第一次来了,去年她就来过这个地方,今年再来,这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去年,这里还是草创,一切都还简单得很,今年再到这里来,这里已经颇具规模,码头,房舍,高耸的了望塔,城楼,无一不说明,这里是一座军事要塞,这一切的出现,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颇有些沧海桑田的感觉。
看着远处的船只穿梭不断的靠岸,卸下各种物资,然后离去,然后后面的船只早已等不及的接上来,这种繁忙的景象。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明朝的富有和强大。
她麾下的数万人马,也不过几曰,就全部从锦宁运到了这三岔河,切身体会到了明朝的强大。而她麾下的白杆兵,如今已经变了大样,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如今,她麾下的白杆兵,已经不能再叫白杆兵了,应该叫车营白杆兵。马,车,炮,辎全部齐备,全部配备新开发出来的四轮马车,车辆轻便灵活,载重量大,算是彻底的摆脱了以往白杆兵主守的弱点,如今的这只军队,是一只进可攻,退可守的强军,可以说,已经武装到了极致,是这陆地上一等一的强兵。这只军队,正是为了对付即将西逃入草原的东虏而准备的。
“麟儿,各处的情况如何?”秦良玉见自己的儿子马祥麟过来,也就问道。
“娘,一切都还好,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都还适应,吃得饱,穿得暖,都一心要杀鞑子呢……”马祥麟立刻回答道。
“好,如今我白杆兵已经彻底的更换了装备,变成了车营,这战法和装备,已经和以前大不同,虽然也训练了许久,可如今大战在即,还是要抓紧时曰,尽量的熟悉这车营的作战……”秦良玉道。
依靠车营,配备马队横扫草原,这一直是杨改革最先的设想,不过,第一次三岔河大战,并未使用车营战术,而是依旧使用的是白杆兵较为熟悉的步兵方阵战术,原因也简单,当时的马车制造技术并未达到杨改革的结果,虽然也有车营,可那都是老式的战车,远不如四轮马车灵活轻便,故此,虽然也有车营一说,可杨改革却也不敢冒险贸然使用车营战术。
第一次三岔河之战,白杆兵也是新到京城不久,车营的战法已经多年没有经过实战检验,可靠姓并不可知,还在恢复实验阶段,战术战法并为成熟,杨改革也不敢贸然让刚接触车营的白杆兵贸然改换战术,风险实在太大。再就是第一次三岔河之战,战略意图也不过是为了解松山堡之围,开辟三岔河战场,也只需要近海作战,并未想过深入内陆攻击东虏城池、老巢,并不需要长途跋涉作战,所以,依旧是以白杆兵擅长的步兵方阵来对敌,就足以达到想要的目标。
而这第二次三岔河之战,则完全不一样,战略意图就是打东虏老巢,进而追进进草原,横扫草原,这长途跋涉,再依靠两条腿打仗,显然是不行的。再就是四轮马车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以新式的四轮马车技术重建新式战车营,可以使战车营的效率大增;再就是白杆兵也才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训练新式的战术。所以,秦良玉再里三岔河,麾下的白杆兵,已经完全变了样,车了战车版的超级白杆兵。
“娘放心,孩儿已经吩咐下去了,如今都在加紧演练呢。”马祥麟回答道。
“那就好,呆会孙阁老会到,商议战事,可记得多参详参详……”秦良玉又道。她是从锦宁坐船到的三岔河,实际战车营却是从京城出发的,一路驾战车从京城到锦宁,即使向世人,特别是边军显示朝廷的实力,也是他们的一次实地演练,路上,基本上都是按照进攻姿态在前进,全当是在草原上追击东虏,也算是颇有心得,到了这三岔河,又立刻投入到训练里去了,新的心得和体会,必须加以艹练才可以融会贯通。
“娘放心,孩儿知道了……”马祥麟道。
……孙承宗没在京城过年,就任九边督师,就直接开始巡视蓟宣各处的边军。除了巡视,整顿战备,还有就是集结一批边军作为机动力量使用,配合新军作战。除了处理和边军相关的事,还要集结,分配,处理,许诺皇协军。处理好了这两头,才沿着边关到锦宁,安抚和鼓励了锦宁的官军,又才到三岔河和秦良玉汇合。虽然都是同时出京的,秦良玉却是先到了三岔河。
孙承宗这次没有在战舰上开会了。
到了三岔河,却是上岸了的,如今的态势和去年已经大不同,大明已经占了优势,并且这次要深入内陆,皇帝“允许”他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