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我实在想不到你会选这样的一个封号。”
太师、尚书左仆『射』崔芸卿一边翻看着增援东北的出兵计划书一边说,这是在王城尚书省衙门中崔芸卿的公房内。
“德昭虽然聪明,可毕竟是庶出,且如今也只不过八岁,此时立他为世子未免太早。”喧宾夺主坐在本来崔芸卿书案后的李璟,苦笑着答道,就在今天,他已经决定给于幼娘所生嫡子李德裕请封河南郡王的封号。奏章他已经写好了,马上就要送去成都。不管李儇是否会答应,那不过是个形式而已。不过他也清楚,这个嫡子一封,而且一岁不到就封王,且封的是河南郡王这位的封号,肯定会引起争议。
庶长子李德昭封号兰陵郡王,嫡长子封号河南郡王。很明显,河南郡王可比兰陵郡王高贵的多了,这是明显要倾向于嫡长子的。哪怕李璟只给嫡子封王,这次没有言明谁是世子,可依然会给部下们这样的信号。
崔芸卿放下手中公文,情不自禁捋了捋几绺长须,然后手指放在桌面轻轻敲击着,以相当感兴趣的眼神看着这个早年收年的弟子。这些年相处下来,他很清楚这个弟子的思维方式总是异于常人。他不相信李璟的脑子里真的只是想着立嫡立长,立长立贤这类的问题。要不然,他也不会这么急着就给几个月大的嫡子封河南郡王。
崔芸卿觉得自己有些看出他的想法,李璟一直在搞平衡。不论是官制上,还是军队中。用人。无处不体现着他平衡的策略。甚至在李璟的后宫里。也是一样。
平衡,似乎就是李璟掌控力的最大体现。
为了压制那些举着李德昭旗号的人扩大势力,李璟将不到一岁的嫡子封为河南郡王。可为了不让于氏这边的势力太过扩张,李璟又只加封李德裕为河南郡王,却又不明确的确立其世子地位。看的出来,李璟采用这样的手段,是为了避免冲突,避免更大的内部矛盾分裂。毕竟。如今秦藩还很年青,前后不到十年时间,虽然扩张很快,但底蕴不足,经不起内斗。李璟这看似和稀泥的手段,实际上却是大有作用。他给了如今秦藩内部比较大的两个派系,都留了希望,让他们暂时放下内斗,一致对外。
“古来立储,都是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这是稳定国家根本之道。不然。打破这一根本,就可能是祸『乱』之源。秦朝和隋朝,这都是两个统一天下分割的大帝国,可结果都是二世而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废长立幼,导致国本动摇。就连本朝之初,太宗皇帝玄武门杀兄『逼』父上位,以他之英姿贤明,可也因此受到极大的诟病,引起数场叛『乱』。你尊称老夫一声老师,老夫也就逾越说几句,先前秦王妃没有嫡子,殿下封兰陵郡王,也是不得以之事。可如今既然有了嫡长子在,殿下何不干脆趁这次加封河南郡王之机,宣布立河南郡王为秦藩世子呢?如此一来,岂不早早就绝了其它人的想法,早定根本,以绝将来之患?”[]晚唐914
“立嫡还是立长,立长还是立贤,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李璟点点头,“现在如果本王宣布立德裕为世子,想来是无人反对的。可反过来想想,现在立德裕为世子真的就合适吗?德裕才一岁不到,只因是嫡子,就立他为世子,谁知道他将来品德如何,能力如何?世子,是整个秦藩的储君,十分重要。今日立起来容易,万一将来不合适,再要废,重立他子,那才是真正动摇根本的事情。不瞒老师,如果嫡子和长子都贤,那肯定会立嫡。可如果庶长比嫡长要贤明很多,那我也不一定就非得立嫡。现在孩子们太小,就谈立继承人之事还太早。也许将来诸子之中还会有更贤的出现也说不定。”
有句话李璟还没有说出来,况且,现在就立世子,不管立哪一个做世子,都会因此可能打击到另一方,这对如今面对重重外敌的秦藩来说,这是不好的。暂时不立世子,能更好的团结众心,一力对外。
李璟不打算再讨论世子的问题,这个问题还有些早,他的目标是天下,也认为早晚能夺取天下,并不会一直只做一个『乱』世藩镇国王而已。
“我军这次对成德的行动,好像起作用了。镇州那边潜伏的探子传回消息,成德内部已经开始转变了态度,虽然王镕曾经在节堂上说我们这次只是一次虚张声势的诈术,但王景胤和王景敔等却是被我们吓到了。他们已经一改原先强硬的态度,打算向我们求和。”
“他们求和的底限是什么?”
听了李璟的话,崔芸卿不由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王景胤的底限是他们可以向我们归降,但他们得保留兵权,最大的底限就是可以向成德镇派出州县文官,但军队这一块他们不会松手。”
“人质呢?”
“他们也不肯把王氏家族成员送来燕京做人质。”
崔芸卿手指轻敲着桌面,“看来我们的行动确实有效了,王景胤兄弟才是成德镇如今实际的掌控者,如果他们被吓住了,那么他们肯低头就有很大可能。不过不送人质,不交兵权,这点还不够。”说着他突然问,“那个王镕我记得他才十岁吧,王景崇当初和李克用订下儿女亲事,就是这个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