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晚唐 > 第242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

第242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吴迁一个堂堂的武将,现在却开始捧着帐本拿着笔做起了幕僚工作。他翻着随身的帐本,看着上面自己铁划银钩的字迹,有些皱眉道:“职下初步计划过。就算现在打水井,并租借耕牛种子农具提供帮助。可岛上耕地肥力不足,一年就算间做两季作物,最多亩产也只有一石半左右。两万亩地也不过三万石最高产出,就算我们不收任何税赋,可岛三六千囤堡三万多口,全部产出还不够他们的口粮。”

一个标准士兵的口粮是每天米二升,一年下来是三石粮食。而老人孝就算减半,也要一石半。这样算下来。就算按最低平均每人每年两石口粮算,这么点地他们种的再好,一年下来,也至少还差一半的口粮。

关于这点李瓃早有准备,那么多百姓不可能真的只靠这些田地过日子的。他将百姓五百户一个囤堡编起来,既是方便管理,其实也是有其它的考虑。

“你放心。口粮不够,镇上会供应补贴差额。不过这也不是白给的,得用钱粮来买,或者说用他们的其它产出来换。”李瓃道:“上次我发文给你,让你们准备工坊的事情怎么样了?”

“一切都在筹备之中,目前主要的还是筹备捕鱼队和建筑队。另外就是还有妇女针织队。我们准备农闲时组织囤堡的青壮下海捕鱼,另外多余的劳力去沙门镇的建筑工地上做活。另外妇女们组织起来,给镇上的工坊织布纺纱,以及刺绣等手工活计。”

李瓃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好一会才道:“你的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争取多揽蓄,但这还不够。脑子还不够开放。我来告诉你,我们沙门镇目前财源方面的计划,那就是力主做一些别人没有的,打的是出产媳物的路子。比如我们岛上不产粮,那怎么办,这么多人要吃饭?而我们目前的白酒工坊又在大量的消耗粮食,所以,我们现在的白酒出售有一个特别要求,就是白酒的一半售价必须以粮食来交易,剩下的一半我们才收钱和绢。而不瞒你,我们现在光收回一半售价的粮食,其实已经是我们生产消耗粮食的几倍回报了。你看,这个白酒生意,不但帮我们赚了钱,同时还在帮我们赚着大量的粮食。”

吴迁若有所思。

“还有其它的也是一样,目前我们的军械坊,也已经在开始对外进行生产出售。不少军中将领反应,表示我们自己的武器也并没有多少富余,为什么还要出售?其实也很简单,武器制造也是需要原料的,我们每制造一把武器,就得对外采购相应的原量,产出后存在仓库中,那我们就是光支出而不入。长久下去,军械坊就是一个大窟窿。”

“我们现在换一个思路,把军械坊一分为二。一部份保留最好的那些工匠,专门为我们自己制造最精良的军械。而剩下大部份呢,则接受外面的订单,给别人如青泥浦等打造军械。不过我们的军械不卖钱,而是收原料,如制弓需要的柘木、牛筋牛角,制刀需要的铁矿石、铁料等等。我们收材料,然后加工打造成品军械再出售。一来一回,这成品军械可比普通的原料贵重多了。这中间的差额,我们就可以用来打造自己的军械,而不用再出钱买。如此一来,我们自己的军械在不断的增加着,军械坊却不再是只支出不收入的大窟窿了,甚至还能借起培养出一大批的军械匠人。”

“我说的这些你明白吗?”李瓃微笑着问道。

吴迁似懂非懂,李瓃刚说的那些给他的冲击十分的大。原来生意还可以这么做,不过黑山堡又该如何做呢?

人有恒产然后有恒心。

历史告诉李瓃,真正起来闹起义的多是些无产者。其中大部份都是农民,本来也是有些薄产的,连年天灾加上其它等等**,最后走投无路,为了生存,便什么样的事情都做的出来了。

当初淄青镇一票从辽西渡海来的外来者,居然在淄青镇割据了六七十年,竟然有些百姓只知道有淄青镇节帅李氏而不知道有长安天子李氏,最大的原因就是淄青镇李正已家族几代割据,虽然是拥兵自重,但他们因为掌控着北方最大的港口和海上通道,做着私下贸易,大把的钱粮进项,根本用不着搜刮百姓们手中的那点点钱财。百姓们的日子比其它地方过的都好,社会太平,物价极低,生活安定,谁还敢哪个坐皇帝,哪个当天下。

沙门镇真要想在晚唐崛起,光练兵是不够的。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晚唐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们个个都知道兵的重要,但许多军阀为了养军,只会搜刮百姓,结果弄的民怨沸腾,最后不是闹兵变就是闹民变,甚至是别人趁机来攻,治下百姓根本无人拥护。

沙门镇的军队待遇是相当优厚的,甚至不比开唐盛唐时的府军们待遇差。晚唐此时戍军的标准待遇是每月二贯饷,加日给米二升。这点钱看似不少,可是现在就算是一个最普通的百姓给人做活,一天都有六十文钱。而当戍兵守在边疆,那么的危险和困苦,一入边戍几年不得回家,却只有那么点钱粮。对于如今斗米二百文钱的物价来说,这点钱实在太少了。

沙门镇的待遇很高,粮饷这些都比其它戍军高,更高的是沙门镇的士兵经常有奖赏,且各种抚恤津贴都很高。正因如此,沙门镇军才能安心刻苦的训练,无所顾忌的上战场撕杀。李瓃也不用时时担心将士们的忠诚,害怕他们动不动兵变闹饷。

军队安排好了,百姓同样得安排好。军民就是一碗水,哪边倾斜了也不行。

沙门镇现在有上十万百姓,要安排好这些人不容易。可不安排好,更加不行。如果后院都不稳了,又谈何崛起?安稳的后方,既是经济之源,更加是强军的补充来源。眼下李瓃的兵马足够,不需要补充,钱粮也足够。但是却依然要安置好这些人,只有这些百姓安置的好了,生活的好了,沙门镇才能更加无忧的向前发展。

许多军官不明白这些,觉得既然沙门镇不打算从这些百姓身上征粮,那就已经不错了,何必还要花那么多心思却管这些人。反正不征他们的粮,他们就已经感激的不得了了。毕竟,别的地方都是如此做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